金现代IDP携手航天科技,以AI熔铸产品质量之魂
近日,金现代与中国航天科技某院就智能文档处理平台(IDP)达成合作。依托大模型、OCR等AI技术,金现代将助力该企业大幅提升产品设计文件的审核效能,全面保障产品质量与研发效率。
该企业此前已建设PLM(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以支撑产品的设计、研发流程,但设计文件的标准化审查仍依赖人工。
设计图纸、更改单等文件的审核与管理直接关系到项目质量与进度,每份文件需严格遵循QJ1714B等行业标准,经多轮审核确认无误后才能投入生产。与众多军工制造企业类似,该企业在实际审核过程中面临着多重挑战:
审核效率低下:术语、格式、引用标准等均需逐项核对,人工审查不仅耗时(单套图纸平均审核时长超半小时),还容易因疲劳、对标准理解不深等原因产生疏漏;
标准适配易错:QJ1714B等行业标准持续迭代,标审人员需实时跟踪更新,否则可能因应用过时标准导致审核偏差;
资源配置失衡:设计与标审人员需投入大量时间处理格式校验、页码核对、内容一致性检查等重复性工作,高技能人才深陷低价值劳动,制约研发创新。
军工标审体系大致流程
针对这些行业痛点,该企业引入金现代智能文档处理平台,与PLM(产品研发生命周期管理)系统深度集成,通过“设计师预审”+“标审人员辅助审查”+“管理员统计分析”的模式,提升标审工作效率及设计文件质量。
设计端预审自动化:设计师提交文件至PLM后,系统自动触发标准化预审,实时检测模板是否选用正确、引用标准是否现行有效、术语符号是否规范等,即时反馈问题清单并提醒设计师进行整改后再上传。
审查端AI辅助增效:标审人员审核时,系统预先给出智能化的审查意见,并支持一键导出;内置知识库关联标准化条款,标审人员在审查设计文件时能够更方便地查找相关标准,提高工作效率。
管理端智能分析支持:系统自动归集高频问题类型,生成标准化问题分析报告,辅助分析哪类产品、哪个环节的设计文件容易出错,从而支撑专项培训与设计师考核。
平台上线使用后设计文件一次通过率提升40%,低级标准化问题减少70%,设计师修改返工时间平均缩短50%;标审人员单份文件审查时长缩短60%,解放了高端人力;新员工标准掌握周期缩短30%,全院设计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
系统审查结果示意图
对于军工制造及高端装备领域的企业而言,这一合作案例充分印证了AI在智能审核场景的落地价值:通过大模型、OCR 等技术的融合应用,既能破解人工审核中的效率与精度难题,又能确保文件符合行业要求。
金现代智能文档处理平台支持设计图纸、招投标文件、项目资料、合同等各类文档的智能化审核。未来,平台将持续迭代升级,助力企业在降本增效与合规保障的平衡中提升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