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落地?技术与场景融合是关键
近日,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这是国家层面首次就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布系统性指导文件,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进入规模化商业化应用的新阶段。
与此同时,“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与AGIC深圳(国际)通用人工智能大会同期召开,重磅发布《人工智能发展倡议》,号召民营企业发挥主力军作用,推动“人工智能 +”战略落地。作为中国信通院认证的“大模型应用交付供应商”,金现代积极响应国家战略、全力助推AI商业落地。公司董事长黎峰以首批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委员的身份,与众多行业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共同参加本次工作会议,深入探讨人工智能发展未来。

全国工商联人工智能委员会2025年度工作会议
“人工智能+”行动路线图明晰
技术演进趋势下,人工智能通用能力显著增强,已然具备向各行业各领域融合应用的条件。此次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为“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了清晰的路线图和阶段性目标——从重点领域突破,到形成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再到全面步入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发展新阶段。

“人工智能+”行动阶段性目标
实施“人工智能+”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实现上述阶段性目标?
《意见》围绕行业应用需求和基础能力供给协同推进,提出一系列政策举措。一方面,以行业应用需求为牵引,开展“人工智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6大行动,前瞻谋划“人工智能+”工作着力点。另一方面,以硬基础和软建设为保障,统筹发展和安全,夯实模型、数据、算力、应用、开源、人才、政策法规、安全8大支撑,系统构建人工智能基础支撑体系。
技术+场景,助推人工智能落地
与十年前的“互联网+”行动相比,“人工智能+”行动更注重技术与场景的深度融合,强调人工智能对产业转型的实质推动。金现代董事长黎峰表示,“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创新应用,正是聚焦于电力、军工、制造等产业应用,完全契合《意见》中‘推动人工智能与重点领域广泛深度融合’的要求。”
以工业领域为例,《意见》指出要推动工业全要素智能联动,加快人工智能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着力提升全员人工智能素养与技能,推动各行业形成更多可复用的专家知识。推广人工智能驱动的生产工艺优化方法。深化人工智能与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增强工业系统的智能感知与决策执行能力等。
对此,金现代认为,找准工业领域人工智能落地场景的关键,在于识别企业数字化系统中仍依赖人工处理的节点,并评估AI替代的可行性。“尤其应聚焦那些复杂性强、高度依赖知识与经验的业务场景,可通过AI实现精准感知、参数优化与智能决策。”黎峰强调,公司在千行百业落地AI的实践表明,只有将AI技术切入工业生产经营的“咽喉”环节,才能真正帮助企业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的目标。比如通过AI智能预测电厂燃煤锅炉产生的氮氧化物(NOx)含量,实现喷氨量优化调节,降低污染物排放超标风险与运营成本;通过AI帮助面粉厂快速找到成本最低的最佳配麦方案,大幅减少配麦所需的人力投入,显著提升面粉厂盈利能力等等。
总而言之,“人工智能+”不仅是一项技术工程,更是一场系统性的产业与社会变革。只有政策引领、技术支撑与场景落地三者协同,方能共同推动我国人工智能进入高质量融合应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