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的安环部人会关注:HSE系统怎么才能真正用起来
在安全生产日益受到重视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管理者已经认识到HSE系统的重要性,并积极推动系统的引入与实施。这是企业走向规范化、精细化的重要一步。
然而,系统上线只是开始,如何真正用起来才是关键所在。
实践中,企业推进 HSE 系统落地时,常会面临两类核心顾虑:
一是担心系统操作增加数据填报量,加重了员工工作负担;
二是一线员工长期依赖传统工作模式,对信息化工具存在适应门槛,难以主动接受并熟练使用。
这些顾虑都非常实际,但并非无解。今天,我们不妨结合像魏桥、晋西车轴、日照钢铁这样的标杆实践,一起聊聊,如何更“丝滑地”让HSE系统落地。
01 选型阶段就要避坑
一套HSE系统能否真正用起来,其根基在选型阶段就已奠定。此时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它未来是能落地生根,还是会因“水土不服”。因此,在选型时应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 界面足够“傻瓜”,操作减少重复劳动
一线员工工作繁忙,某些年龄偏大的老师傅在使用信息化软件时,学习能力较弱。那么,如果系统操作复杂、步骤繁琐,很容易引发抵触情绪。因此,系统设计的第一原则就是——简单。
界面简单:界面结构清晰,点哪里做什么操作一目了然。
操作简单:能系统自动带入的就自动带入,能选择的不做填入。
例如,现场人员在办理作业票时,系统可以自动填入人员、作业信息,自动计算作业要求时长,还能自动带出可能会发生哪些安全隐患和对应的安全措施等,员工只需打钩确认或微调,不用大量手动输出。
· 支持移动办公,真正“在现场完成”
HSE管理的核心场景在现场,如果系统只能在电脑端操作,就失去了实时性与便捷性。因此,系统是否支持移动化应用,直接关系到使用意愿。
系统应支持手机APP、小程序等多终端操作,检查、审批、上报等全部流程随时随地处理,避免员工“跑回办公室才能处理”。
例如,安全员在现场发现隐患,随手拍照上传、选定整改人,系统自动生成任务并跟踪闭环。
安全员随手拍现场
· 信息要像“朋友群”一样随时同步
信息不透明、进度不明确,是很多管理系统的通病。如果每个环节都要打电话、发微信去催办,系统的价值就大打折扣。
因此,系统要确保相关人员可实时查看任务进展,无需反复询问进度。作业状态变更、审批通过、隐患整改完成等关键节点自动推送通知,减少“等通知、跑沟通”。
HSE系统通知提醒页面
权限要隔离,避免信息过载 不同岗位的员工关注的信息不同,如果系统界面信息杂乱、与己无关的内容过多,会造成使用干扰,降低使用意愿。
因此,系统应灵活设置用户权限,不同角色登录后只看到自己工作需要的内容。例如,排查人员只看需要他处理的隐患排查任务,管理层看整体数据看板。
HSE系统不同角色权限配置页面
02 上线阶段要有技巧
系统上线后如何快节奏推动全员应用需要技巧,如果只一味的强制性要求,效果大抵会不尽人意。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培训不走过场,要“学得会、用得顺”
培训的核心,是让员工充分理解“为什么要这样管”。因此企业可以充分利用HSE内置的培训模块,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活动,强化员工对HSE理念的理解,让员工真正掌握技术技能,使其感知到系统是保障自身安全的工具,而非自上而下的约束。
建立奖惩机制,激发参与动力
人是习惯的动物,有激励才有持续的动力。通过积分、排名、奖励等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员工的参与积极性。
员工在系统中完成隐患排查、按时整改等行为可获得积分,兑换奖品或作为绩效考核依据;而超期未处理则自动扣分,形成闭环管理,促进安全意识落地。
融入业务流程,让HSE“无处不在”
系统如果孤立存在,很容易被边缘化。只有与日常业务深度结合,才能成为工作中不可绕过的一环。
将HSE与ERP、MES、OA、门禁、监控等系统打通,使其成为生产、采购、施工等日常工作的自然组成部分。例如,未完成安全培训的员工无法刷卡进入车间;危险作业未审批无法启动设备。
企业高层的重视与示范
文化是从上至下传递的。如果管理层不重视、不使用,员工也很难真正认同。
可以定期组织案例分享、技能竞赛等活动,也有助于形成“人人讲安全、处处有管理”的文化氛围。
例如,日照钢铁集团为推进HSE系统真正落地,于今年2月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危险作业信息化技能比武”。比赛背后,是日钢对安全生产的数智化革新。过去,一张危险作业许可证需要辗转多个部门,耗时数小时;如今,依托金现代HSE危险作业管控平台,危险作业票的审批时间压缩至19分钟。每年节省6万本作业票、76万张纸,累计节约成本26万元。
日照钢铁集团开展HSE系统使用技能比武活动
可归根结底,让HSE系统真正用起来,秘诀在于两点:一是系统本身要“接地气”,为人减负;二是管理要“有温度”,让人愿意用。
技术与管理的双轮驱动,方能将HSE从纸面植入行动,从制度升华为文化,最终成为企业稳健前行最可靠的护航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