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管住底线”到“创造价值”:2025年质量管理新风向
当前,国家在产品质量监管思路上正经历根本性转变——从过去依赖抽检和处罚的“事后警察”模式,转向更具前瞻性和精细化的系统治理。
Part 01 质量管理的三大趋势
2025年一系列新政策集中体现出以下三大趋势:
01管得更“全”:从“事后救火”到“全程防控”
政策要求对关键产品建立覆盖设计、生产、流通到回收的“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例如,《“十四五”市场监管现代化规划》已提出对汽车、电子等重点行业实施全链条监管;2025年4月市场监管总局《关于推进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追溯体系建设要求。山东等地已制定时间表,计划在2025年年底和2027年年底前分阶段实现对重点工业产品的追溯全覆盖。
企业应对思路:需打通设计、生产、仓储、物流、售后等环节的数据孤岛,建立统一的质量数据采集与归档机制,并制定覆盖全流程的质量管控标准。
02管得更“聪明”:用数字工具实现质量“透明化”
“质量码”、数据追溯平台等数字化监管工具正加速推广。市场监管总局要求以统一追溯码为载体,建立“源头赋码、识码用码”机制。山东正开展“网售重点产品质量安全赋码核验”试点;浙江宁波智能家电产业园已实现每台冰箱通过“质量码”系统完成200余项指标检测。
企业应对思路:应建立产品唯一标识体系,完成“源头赋码”;搭建质量数据可视化平台,实时监控生产过程;同时打通与政府监管平台的数据接口。
03管得更“有导向”:以“优质优价”激励高质量
政策着力构建让高质量产品获得市场回报的激励机制。工信部2025年质量工作通知要求企业按照“经验级、检验级、保证级、预防级、卓越级”路径开展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江苏出台《企业质量信用等级认定管理办法》,将质量信用分为A-AAA级,使不同等级企业在采购、招投标中获得差异化待遇;工信部还鼓励在装备、电子等领域开展“高端品质认证”。
企业应对思路:应对标质量管理能力评价标准,制定阶梯式提升计划;建立质量信用管理体系,规范数据记录;针对高端市场开展品质认证,提升产品附加值。

基于数字化系统进行的质量管理全景图
Part 02 QMS助力企业高效落实管理需求
质量管理系统(QMS)作为集成质量策划、过程监督、数据追溯和持续改进功能的数字化平台,能够助力企业高效落实管理要求。金现代QMS系统目前已在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宏微科技、海亮新能源等龙头企业成功落地应用,具备多重优势:
低代码平台快速适配定制需求:基于低代码平台,企业可根据行业特点快速定制数据采集模块和流程管控节点,缩短系统适配周期。
智能报告生成降低数据应用成本:支持模板自定义,自动抓取各环节实时数据,实现多人在线协同编辑与快速报告生成。
知识图谱+AI强化问题追溯与预防:通过知识图谱技术快速定位质量问题根源;利用NLP技术构建电子化知识库,结合AI质检提升检测精度与速度,助力企业实现从“事后整改”到“事前预防”的转变。

金现代AI质量数据管理平台(QMS)架构图
国家质量监管正向“创价值”转型,要求企业明确自身在流程优化、数据管理和能力提升上的任务,并借助数字化工具高效实施。合适的QMS系统能够通过标准化流程、整合数据、对接平台,帮助企业将应对思路转化为实际行动,最终实现从“满足合规”到“创造质量价值”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