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重预防体系和安全生产标准化之间是什么关系
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载体。
安全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的联系:安全标准化作为一个体系管理工具,覆盖要素比较多,比如:目标管理、变更管理、设备完整性、承包商等等要素,这些要素全部都是风险管控措施,都可以认为是双重预防机制的中风险管控的具体做法和标准。
双重预防机制中关注对设备设施、作业活动等可能直接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辨识、分析出其中的风险,制定管控措施,进行分级管控,并对风险管控措施的有效性进行监控(隐患排查治理),其可以作为安全标准化的要素组成部分。
二者并不存在任何的矛盾。对企业而言,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采用科学有效的分析方法(SCL、JHA、 HAZOP 、LOPA)等分析方法对企业风险进行辨识、分级、管控,提升本质性安全水平。通过对标安全生产标准化中领导作用、目标管理、检查与自评等要素运行,提升企业综合管理水平。
即通过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抓重点、抓关键,通过安全标准化运行,抓全面、抓系统。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是根本,安全标准化是载体。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促进。企业在理解国家文件时,应该全面系统地把握文件颁布的背景、意义、基本精神和主要目的等,而不应该孤立地理解一两个概念、 工具的提法。
双重预防机制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核心
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和双重预防机制建设,各地有各地的做法,不同企业有不同的尝试。要搞清楚两者的关系,首先要搞清楚体系的来源、作用,了 解体系的定位。
安全生产标准化起源于上世纪80年代,最早应用于煤矿领域,后期逐步发展完善,201 1年国家发布了正式文件,它的关键在于“合法合规”,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基础。双重预防机制是国家在2015年天津瑞海“8-12"事故后提出的,2016初步形成规范指导文件,目前各个地方开展程度不同。它的关键在于构建了风险、隐患、事故链,是企业安全管理的核心,侧重于防止事故发生。综合而言,双重预防机制是灵魂,解决的是事故可防的问题;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基础,解决的是提出事故防范的各项保障措施。